“我家情况有点特殊。我爸妈他们俩生我的时候年纪都不小了。
我上面有四个哥哥姐姐。
最大的大哥叫元耀祖,七六年的。
然后是二哥元光祖和三姐元丽娟,他们是龙凤胎,七七年的。
再往下是四哥元兴国,七八年的。
你看这年份,连着的是吧?
然后,隔了二十多年,咣当一下,零四年,我出生了。
我妈生我那年都四十四了,妥妥的高龄产妇。听说当年为了要我,还交了不少罚款呢。”
刘时瑾疑惑地问:"为什么差这么多,而且泠姐姐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高龄生子啊?”
元泠猜到了刘时瑾会问这问题,于是给出了解答:
“因为我爸妈年轻那会儿,就念叨着要凑个‘五福临门’,图个吉利,多子多福嘛。
生到老四,也就是我四哥那会儿,赶上政策紧了,他俩当时都在国企上班,这事儿就暂时搁下了,不敢生了。
后来不是那啥,下岗潮嘛,家里好几口人一下子都没工作了,日子挺难的。
我二哥元光祖胆子最大,一个人跑来南方闯荡,就在这榕水市硬是给他闯出点名堂,开了公司。
其他哥哥姐姐也争气,跟着他后面捣鼓,手里都攒了点钱。我爸妈后来也找了份稳当的工作,家里日子才算彻底好起来。
别看我们家人多,但特抱团,二哥发家了,也没忘了拉扯家里人。
谁家有点事儿,有钱的出钱,没钱的出力,就这么互相帮衬着过来的。
等到千禧年那阵子,我们家条件就相当不错了。
然后,我爸妈那‘五福临门’的心思,估计又活泛了。”
元泠做了个鬼脸:
“然后嘛,就有了我这个迟到了二十多年的‘老幺’。”
元泠想起来一个好玩的事,然后补充说:
“说起我的名字名字也差点随了大流。
听我爸妈说,他们当时定下来的名字来说,我该叫个元慧芳啥的,后来我爸妈觉得都零零后了,不能这么敷衍,就翻古诗。
翻到一句‘愿乘泠风去,直出浮云间’。
得,就这个‘泠’字吧,给我按上了,叫元泠。”
元泠伸出一根手指,在空中点了点。
“你想想看。
老来得女,前面还有四个大的能帮衬着带,我在家那是什么待遇?
基本上就是横着走。
我要什么,他们就给什么,眼睛都不眨一下。
我那四个哥姐,年纪差得都能当我爹妈了,一个个把我当亲闺女似的养着,捧在手里怕摔了,含在嘴里怕化了。"
刘时瑾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羡慕,要是爸爸这样对待我的话不得幸福死。
“而且吧,说来气人,我小时候脑子还不算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