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的情况下,他只是在朱建生需要确认一些信息的时候,才会在旁边快速的介绍一下情况。
那种年轻人一上来就主宰全场的画面,肯定是不存在的。
会议确定了方向之后,自然就是正式的跟美利坚那边展开谈判。
江辉同样是作为谈判团队的成员,参与其中。
只是第一次接触,双方就各自掌握了不少的信息。
“伍德科克,华夏那边的谈判代表团里头,我发现了一个有点意外的人员。”
史密斯虽然没有资格直接参与谈判,但是也负责协助谈判的一些事情。
所以当他在华夏的代表团里头看到江辉的身影的时候,立马就感受到了其中的诡异之处。
“你说的是哪个江辉吧?”
不等史密斯说出名字,伍德科克自己就点出了“江辉”这个名字。
毕竟之前洽谈bj212援助阿国的事情,就是江辉力推的。
伍德科克对华夏的这个年轻人有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“是的,就是那个江辉!”
史密斯对于伍德科克能够直接感受出异常,倒也不觉得意外。
“他是首都汽车制造厂的人,这家厂在华夏是属于一机部管辖。”
“这一次我们洽谈的悍马军车,它是属于五机部管理的项目。”
“在华夏,一个没有什么特别背景的年轻人,是不大可能同时参与到这种跨部门的大项目的。”
“甚至我觉得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用背景能来解释了。”
史密斯进一步的解释了自己的疑问。
他觉得自己今后有必要多关注一下江辉相关的信息,甚至安排人员专门的收集相关的信息。
“这个江辉是首都理工大学毕业的,师父就是负责悍马项目的朱建生。”
“之前他们师徒合作的新款bj212,成为了华夏汽车行业一匹亮眼的黑马。”
“很可能这一次的悍马军车,那个江辉也是有高度参与。”
“真要是这样子的话,那江辉可就算是华夏的核心技术人才了。”
“我们得想办法看看有没有可能把他吸引到美利坚去。”
伍德科克很清楚顶尖人才的重要性。
两个非常有冲击性的项目,如果都是江辉深度参与的项目的话,那个意义确实是很不一样。
“我觉得您这个思路非常的有可行性。”
“之前我专门调查过江辉的一些信息,他虽然是首都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的毕业生。”
“但是按照华夏人自己的说法,江辉是属于工农兵大学生,跟现在通过高考进入到大学的学生是完全不一样的。”
“这种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大学生良莠不齐,在华夏许多单位都是得不到认可的。”
“虽然以江辉的技术实力,在首都汽车制造厂倒是不至于得不到认可,但是如果能够有机会去哈佛大学、麻省理工或者普林斯顿之类的高校深造的话,对他应该是非常有吸引力的。”
史密斯结合自己最近一年对华夏人的了解,觉得华夏人对于去美利坚留学应该是非常积极的。
特别是进入到了1980年之后,这方面的风气已经在许多高校、慢慢的蔓延开来。
许多大学生都在为进入到美利坚留学而做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