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声奶气的小嗓门清脆响亮,响在每一个人的心上,响沙俄所有谈判人的心尖上。
谈判僵持。
…………
炎热的夏天来临,天气的闷热让人的心情更不好。有的人乐悠悠地看热闹,有的人积极出主意,有的人“非常着急”。索额图顶着还没消掉的黑眼圈和太子谈过一次后,就连太子都着急起来。
太子是真的担心:“万一准格尔和沙俄联手打过来,我们就是腹背受敌。”
可是保康一梗脖子:“打就打,不怕。”
保康就是寸步不让。
准格尔大军开始朝喀尔喀进攻,“恰好”皇上因为熊儿子谈判的姿势,实在是不放心去木兰围猎承德度假。皇上还留在喀尔喀没走出喀尔喀,皇上退回来领着他的大军和喀尔喀大军,直接和准格尔打起来,打得火热。
皇上和噶尔丹隔着两军人马,在各自的阵地上遥遥相望,身边是炮火连天,烽烟弥漫。
沙俄将他们其他地方的兵力都调过来,陆续朝“他们的远东”增兵。保康在战场上“一马当先”“一飞冲天”“一挥胳膊”“一声呐喊”:“中国的儿郎们,为了我们的家园,扔啊————”
“啊”字的尾音长长久久,将士们扔出来的新式雷爆发出来的轰炸声,也长长久久。
大清国一对二,打得一点儿也不虚。
前所未有的大战,生死存亡的时刻,大清朝的所有人,满汉蒙回藏各族百姓,士农工商各个阶级,都行动起来。
所有的争斗都停下,团结一致,全力支持两边战事。
京城的裕亲王等等人安排药材、粮食、火器……一样样地运过来。
天地会的人发动江湖人纷纷出手相助。
五台山的大喇嘛领着所有佛门弟子天天在舆论上支持。
顾炎武先生、黄宗羲先生等等文坛领袖也都纷纷站出来。
齐心协力,大清国人打得酣畅淋漓,嗷嗷叫着要一举踏平准格尔,打到沙皇的老窝。
以前都觉得沙俄的火器好,大船好,可是大清朝掏出来的秘密武器,大战船,比沙俄的还好,他们怎么可能停手?
比人头,准格尔和沙俄加一块儿也比不过大清的人口。
比粮草,一边打,一边抢,之前那些抢我们的,我们都给抢回来。
比对蒙古的“亲近”态度,我们也不怕了,我们就要团结各民族一家亲。
我们是仁义大国,不杀平民,不杀俘虏,欢迎投降。
憋了几十年的委屈、愤怒、国仇家恨,这一次,一起打出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