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上“……”
皇上一眼看到皇后那马上要憋不住的笑儿,宫人侍卫们低头看地砖的鹌鹑样子,运气、运气、再运气!
“既然是微服私访,自是要做出样子。你们要记得喊‘阿玛’,不能喊错。”皇上一脸“正气不可侵犯”。
“遵汗阿玛命令——”皇子公主们的喊声拖得老长。
皇上“……”
午时七刻,皇上终于领着他的儿子女儿们出门,满心满脸的恍恍惚惚,直觉得自己被熊儿子给气疯了才有这样的举动。
而皇子公主们发现他们的汗阿玛,其实也不是那么吓人,也不是那么,额,高高在上,高不可仰,都暗搓搓地那个美!
皇上和儿子们一辆马车,公主们一辆马车,然后皇子公主们都趴在马车窗户口朝外看,听着外头人的吆喝声都特稀奇。
其他时间出宫,仪仗队一喊,街上哪还有人?就是有那不是跪地磕头,就是恭敬地围观。
可是现在不同,熙熙攘攘的街道上,人群喧闹,什么声音都有,什么活动都有,说不出的热闹丰富,精彩纷呈。
粘扇面的臂挎小箱,以线绳扎小铁铃数串,边走边摇,发出哗啷哗啷的声响;卖炭的手摇货郎鼓,其声嘣嘣;卖煤油、香油、酱油、醋的,敲大木梆子为号;卖豌豆黄的,手敲一面铜锣,一路哐哐……
磨剪刀的,以钢铁连成五叶,随走随振动,亦还有一种把号吹得呜呜作响的;卖日用什物的,专敲打一只葫芦瓢;卖铁壶的,干脆用一铁棍敲打壶底,其声如鼓……
还有那一阵阵好像唱曲子一样的吆喝声。
“香菜辣蓁椒哇,沟葱嫩芹菜来,扁豆茄子黄瓜、架冬瓜买大海茄、买萝卜、红萝卜、卞萝卜、嫩芽的香椿啊、蒜来好韭菜呀。”
“蒸而又炸呀,油儿又白搭。面的包儿来,嫩葫芦的馅儿啊,蒸而又炸。”
“馄饨喂--开锅!”
“……”
“……”
沿街叫卖吆喝出来的声音,清脆婉转、抑扬顿挫,尤其是应时各货的吆喝声,如前半较缓、后半急促的“硬面儿——饽饽!”节奏感强烈,动听悦耳。
当然也有特殊的,比如沿街乞讨的乞丐吆喝先是大声地,“行好的--老爷--太太”,过好一会儿,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,接下去用低音喊“有那剩饭--剩菜--赏我点儿吃吧!”
公主们那一车且不说,保康这一车,就听保康呱呱呱地讲解“卖铁壶的,用一铁棍敲打壶底,是为了显示其货真价实;剃头的,不时拨动一个大铁夹子,其声嗡嗡,俗称‘唤头’;卖酸梅汤、桃脯、果子干的,专敲两只锅碗,俗称‘敲冰盖’……”
皇子们都看着他们的保康弟弟哥哥星星眼“保康弟弟哥哥好棒棒!”
保康接住这些美丽的小星星,好不骄傲,小胖手一指“那个大爷买的香椿饽饽最好吃,就是刚才那声吆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