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说孩子不太听自己的,但至少自己不用听别人得了吧。
这回头一进城,自己可不就又成老二了。
我可怜的话语权啊~
对于房间里的低气压,梁大刚表示理解。
毕竟生活了一辈子,猛然间听到要背井离乡,谁都会不习惯的,很正常。
以后进了城慢慢就习惯了。
说到习惯,梁大刚起身,习惯性的来到了床边的樟木箱子旁。
将上层物品抱出,露出下面一摞摞大小不同的证书,证明。
梁大刚伸手抚摸着这些,让人充满安全感的证书。
不由得的想起了,两家难以言说的渊源。
方金玲不是本地人,她是被拐的,半路上逃跑了,被方家所救。
但因为之前磕过脑袋,啥也想不起来,所以就被当成童养媳养在了家里。
这段时间里,算是她人生过得最好的一段,方家四兄弟拿她当亲妹妹,养父母也拿他当亲闺女。
甚至要跟四兄弟那个结婚,也是由她来选。
老四,身体不好,但最有文化,深得方金玲的心。
于是等二人到了年纪,便结了婚。
婚后生活也很美好,除了方家老四不会生孩子。
但方金玲并不在意,夫妻恩爱依旧,几位哥哥也尽可能多帮助他们家,算是替不会生孩子的弟弟做出补偿。
就现在他们住的房子就是当初哥哥们给弄得,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。
至此方家,和梁家便成了邻居。
四八年,对于两家都是极为困难的一年。
那一年,梁大刚梁建国的父母先后因病离世,八岁的梁大刚肩负起家庭顶梁柱的重任。
也是那一年,一位老革命意外来到了这个村子,在村子里休养期一个月后,一批村子里的有志青年随他投身军中。
其中就包括方家三个儿子和儿媳。
只有身体不太好的方家老四,和他的媳妇也就是方金玲留在家里,照顾父母,以及三对兄嫂留下的七个孩子。
三个六岁,四个三岁。
方家梁家邻里很多年,哪怕家里一下子也变得不太容易,但还是愿意帮助梁大刚兄弟。
投桃报李,梁大刚上山时弄回来的野味,怎么也会分一半给方家。
米面油菜其他生活上的问题,则都是方家帮忙解决的。
方家老人其实提议过让梁家兄弟过去跟他们一起吃。
不过被方金玲拒绝了,她坚持单独给两兄弟做饭。
因为肉两家一人一半,但她家有十一口人,如果真的混到一起。
梁家兄弟就吃不上啥了。
这些事儿当初的梁大刚都记在心里。
年底,方家老母亲死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