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痕了然,“太后此次亲自出面赐婚,自然是为了护齐贵妃,只是选了这般一个女子……娘娘,太后这般做……”
窦家最忌讳的事情,京城中所有人都心知肚明,可是太后如今却这般做……
即便敬懿太后真的未曾插手过这件事,不过,所有人都不相信,觉远大师叫出来的人选未曾经过敬懿太后的手。
“太后心里想着齐家本宫心里清楚,而且,如今本宫最为担心的还不是太后和齐瑾!”窦皇后眯起了眼眸,“本宫忧心的是镇国公府!”
“娘娘的意思是……”碧痕有些愕然,“只是都已经这般多年了……”
“本宫进宫之前父亲便曾交代过本宫,京城勋贵当中即便是安国公府本宫也可以不放在心上,但是唯独镇国公府不能!”窦皇后继续道,“当年明元皇后究竟是不是病死如今已经无从得知,可是,近百年来,民间都有传着明元皇后是为了给明诚皇后腾位子而死的,这样的消息,若是没有人在背后操控,岂会这般多年都没有消散?还有当年为何太祖皇帝摁不下这个谣言?!”
“娘娘是怀疑……”
窦皇后沉默了下来,没有再开口。
碧痕见状,行了一礼,便下去办先前主子交代的事情。
……
慈安宫
敬懿太后已经换下了方才朝贺之时的朝服,换上了一身素净的袄袍,一如往常呆在了小佛堂内诵经念佛,外面新年的喜气已经与她隔绝了开来。
过了半晌,一个宫女推门而进,上前禀报:“启禀太后娘娘,淑妃娘娘带着承安公主前来给您请安。”
敬懿太后停下了敲打木鱼的手,沉吟会儿,方才道:“让人去告诉她们,便说哀家乏了,改日再见她们。”
“是。”那宫女领命退了出去。
敬懿太后没有继续诵经,而是选择了起身。
一旁的静安嬷嬷见状,连忙上前搀扶,“太后可要回寝殿休息一下?”
敬懿太后摇了摇头。
“那奴婢扶太后到后堂的小阁休息坐会。”静安嬷嬷道,“太后这几日都没有休息好,今日一大早又忙着朝拜一事。”
敬懿太后点头,随后便自傲静安嬷嬷的搀扶之下进了后面的后堂,坐在了床边的矿床上。
慈安宫内设有地龙,因而只要不出门,都感觉不到冬日的严寒。
静安嬷嬷扶主子坐下了之后便欲张罗宫人准备茶点。
“别张罗了。”敬懿太后阻止了她,“这里是佛堂,用不着那般多的讲究。”
静安嬷嬷也没有说什么,领了旨意,“二少爷一事如今可以说已经解决了,太后为何仍是忧虑未消?可是忧心贵妃娘娘反悔?”
“明景在她心里的地位哀家清楚,即使她心里不愿意,但是为了明景也一定不会反悔。”敬懿太后摇头,“只是哀家没想到觉远大师最后会给出哀家这般一个结果。”
“既然太后心里不同意,为何不阻止?”静安嬷嬷似乎看出了主子心里的担忧。
敬懿太后叹息一声,“御史弹劾的折子已经堆满了皇帝的御桌了,若是再不快些解决,恐怕这个年大家都过得不安生!觉远大师的结果虽然不在哀家的预料之内,可是如今哀家也没有其他更好得选择,若是哀家不同意,恐怕她更是会怀疑是哀家下的手!可……为何偏偏是一个商贾之女?!”
最后的话,说的极为的惆怅。
其中也像是带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。
“太后许是多虑了。”静安嬷嬷低声道,“镇国公府即便心里真的还有什么,可是都过了这般多代了,便是再大的怨愤也该消除了,而且,如今皇上对镇国公府也是厚待,便说如今的镇国公,当年老国公病逝之时如今的镇国公不过是三岁,依着朝廷的规矩,没有及冠的世子是不能继承爵位的,当年镇国公已死,罗家便为了镇国公一位而争的你死我活的,后来若不是皇上一锤定音,破格将爵位让当时的世子承继,如今镇国公府怕早就换了天,甚至可能已经被收回了爵位,这般大的恩典,镇国公府岂会不感恩,反而是去追究着百年前明元皇后的事情?再者,即便是太祖皇帝,也未曾亏待过罗家!”
“哀家也希望哀家是多虑了,只是,当年先帝与……”敬懿太后的话截然而止,神色也在这时候变了好几变,许久之后,方才幽幽道:“当年文熙皇后病逝之后,第一个奏请先帝立本宫为后之人便是当年的镇国公,这些年,镇国公府虽然从不参与朝政,但是镇国公府一直未曾没落,单单是这一点,便足以证明,镇国公府不容小觑。”
顿了顿,又道,“可偏偏,哀家如今没有的选择,除了以防齐瑾再生事端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……前不久皇帝跟哀家说过,想将承安指给明景。”
静安嬷嬷大惊,“可是二少爷他……”
“哀家当时没有表态,皇帝也便没有坚持,可是,他既然动了这个心思,哀家便不能不防!今日淑妃单独领着承安过来,恐怕也是为了这事。”敬懿太后幽幽道,“如今将明景的婚事定了,皇帝的心思断了,齐瑾想用明景婚事拉拢京城势力的念头也同样断了,虽然哀家是迫不得已方才应了这门婚事,但是,却也是一举几得。”
“太后娘娘……”静安嬷嬷犹豫了会儿,“其实即使镇国公府有那样的心思,于我们也未必没有好处,镇国公府因当年明元皇后而起的恨自然是撒在了护国公府上,于安国公府也是有益处。”
“你认为哀家当年为何要保住皇后?”敬懿太后神色有些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