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来她外婆郁郁寡欢,在她妈十三岁的时候就撒手人寰了,当然是带着怨的。
这信封里还有一个坠子,当然信里也说了,是那个渣外公留的。
只是她妈这是当传家宝吗?咋还留给她了。
唉~
算了,收着吧,怎么说也是她外婆和她妈的念想,人啊,就是这样。
第35章
当然信里也说了很多嘱咐她的话语。
不难看出,她妈写信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。
她妈是希望她能岁岁平安喜乐吧。
只是,好吧,她本就是咸鱼的性子,只是这事不解决了她心里会挂着事,再说吧。
…………
时光流逝,转眼三年过去了。
三年间还是发生了很多事的。
比如,扫盲的春风扫到了村里,大规模的掀起了一股学习风,你能想象一群群男女老少披着白毛巾在头认真学习的场景吗?
再比如,老李家的宅子建成了,李家两个孙子也娶媳妇了,(三年前李大力的儿子李金宝二十岁,李大全的儿子李金根十八岁)。
哦对了,知道他们办了一件什么洋气的事吗?
拍结婚照,带着双方的嫁妆和彩礼,哈哈~
这时候拍结婚照,铁锹是女方的嫁妆,书本是男方的彩礼,这叫啥?
知识和生产的双结合!
虽说这个钱是她爹李大栓掏的,但木子李觉得看戏得给门票,没毛病,哈哈。
另外,两个孙女也嫁人了,按三年前的年龄算,老四家的李金花十六岁,老二家的李金桂十五岁。
如今李老二的一儿一女都结婚的结婚,嫁人的嫁人了,老四家的也有两个完事了,只剩下老四家的三儿子李金水,今年十六岁,小闺女李金银,今年十三岁了。
老李家六个孙子辈,木子李不含在内。
又比如,村里虽偏远,但土地改革也完成了吗?
再比如,木子李四人的户口就落在了这个小县城了,因为当初买房的时候人口普查还没开始,这也是赶上了,算是个城里人了。
还有就是她爹李大栓也确实将他两个兄弟弄到了县城做事了,因为老李家建房没占到李大栓任何便宜,总之来县城做活的过程有些曲折就是。
至于村里的那处宅子,李大栓夫妻早就想好了,县城的房子是老爷小姐的,以后他们夫妻倆老了,老爷小姐不需要他们了,就回村子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