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谢两家都是这项制度的极大受益者,所以王凝之说完后,谢安面带玩味地看着他。
“你这是夺了世家的田产还不够,连根都想斩断啊。”
王凝之解释道:“叔父这可就冤枉我了,世家子弟良莠不齐,我加一道考核,也是本着为天下、为百姓负责的态度。”
“在我这就别说这些冠冕堂皇的,”谢安摇摇头,“不过我建议你缓缓,大家都不傻,肯定能看出你的目的,别一到京城,又弄出乱子。”
王凝之说道:“知道,我会先让范武子整顿太学,选任博士,扩大学校规模,然后奏请陛下,重新设立国学,主要招收世家子弟。”
一百年前,武帝司马炎曾于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,专门培养贵族弟子,只招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学,这也是门阀士族形成的标志之一。
谢安想了想,叹道:“将世家子弟招到国学,再用寒庶出身的太学生将他们比下去,你这招够狠的,关键世家子弟肯定会上当。”
眼下世族和寒庶泾渭分明,以世家子弟的傲气,一旦太学招入了大量寒庶子弟,他们就不会去了,只会选择国子学。
“我还要下令各州郡,开设乡学,广招学子,”王凝之补充道:“世家是厉害,基础好,但我人多,总能慢慢扭转局面的。”
谢安挥挥麈尾,“你知道这事不能急,那我就放心了。”
他是个佛系的人,王凝之的举措虽然针对世家,但以谢家的关系和底蕴,只要不出造反那样的诛族罪过,往下维持几代绰绰有余,再往后,就不在谢安的考虑范围了。
王凝之如他所想的那般解释道:“这事急不来,现实就是当下的人才多在世家,我无非是想给寒庶子弟开一个小口子,并不是要将世家从云端打落。”
谢安伸了个懒腰,“没想到你入京的第一件事,居然盯上了教育。”
“算是吧,”王凝之笑道:“我长久不在京城,大家恐怕都当我是武夫了,这不得让京城的人重新认识一下我。”
谢安摆手送客,“好了,你去吧,陛下那边客气点,别闹得太难看了。”
王凝之再次表示了感谢,谢琰送他出门。
回来后,谢安问儿子:“叔平的提议你觉得怎么样,你想去阿羯那边吗?”
“想去,”谢琰立马答道:“从王叔平的布局来看,朝廷迟早会搬到洛阳去,如果想做点事,就不能一直待在扬州。”
谢安笑着点点头,“那就去吧,你这话不错,以后的扬州,就只适合我这样归老田园之人了。”
谢琰犹豫了片刻,还是忍不住问道:“王叔平如此重用我们谢家,以后会不会有问题?”
“你都这么想了,那能有什么问题,”谢安叹道:“他看人之准,世所罕见,他能信任我和阿羯,就是知道谢家人不贪恋权位。”
谢琰想了想,苦笑道:“原来如此,我就说为何他连王家人都不怎么用,但是对幼度却异常信任。”
谢安点点头,闭上眼,靠在榻上休息起来,边上的乐曲声重新奏响。
谢琰缓缓地退了出去。
翌日,王凝之上朝,递上了自己掌握朝局后的第一道奏疏。
“……请兴复国学,以训胄子;班下州郡,普修乡校。雕琢琳琅,和宝必至,大启群蒙,茂兹成德……”
参加朝会的大臣们一边听着,一边互相交换眼神。